手机观看的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精品在线|九九热思思精品视频|中文字幕日本乱码仑区在线

       

      關注我們:?
      《有余數的除法》教學設計(黃 晶)
      來源: | 作者:ysmzxx | 發(fā)布時間: 2169天前 | 7166 次瀏覽 | 分享到:
      《有余數的除法》教學設計


                              黃  晶


       


          教學內容:教材第60頁例1、第61頁例2及做一做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理解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認識余數,探索并發(fā)現余數和除數的關系,理解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2.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滲透借助直觀研究問題的意識和方法,積累觀察、操作、討論、合作交流、抽象和概括等數學活動經驗,發(fā)展抽象思維。


      3. 學生在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理解余數及有余數除法的含義,探索并發(fā)現余數和除數的關系。


        教學難點:理解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教學準備:課件、圓形磁鐵、學生學具。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初步感知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幾個本子,想獎勵給我們班上節(jié)課表現最好的3位同學,請同學們幫老師分一分。


      老師拿出7個數學本,獎勵給3位同學,3位同學都一樣的優(yōu)秀,每個人都要得同樣多。這樣就剩下了一個本子。剩下的這一個本子,我們就獎勵給今天表現最好的一位同學。


        平常我們分東西,有時候正好平均分完,有時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夠再分。剩下不夠再分的數就叫做余數,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有余數的除法”(出示課題)


          【設計意圖:對于二年級的學生我采用給學生獎勵本子的這個情境,既對上節(jié)課學生的表現作了一個總結,對學生起到了激勵的作用。學生利用已有的學習經驗將本人分給3位同學,每人2本,又剩下了1本。剩下的1個本子獎勵給本節(jié)課表現最好的同學,學生提高了學習的興趣?!?/span>


        二、自我探究,學習新課


          (一)復習表內除法的意義


          1.課件出示6個草莓圖:把下面這些草莓每2個擺一盤,擺一擺。


          2.學生利用學具實際操作。并且讓學生在黑板上擺一擺。


          4.用算式表示操作的過程。


          【設計意圖:讓學生擺出6個草莓,2個2個地分,剛好分完。學生再次感受平均分,為接下來學習余數尊定基礎?!?/span>


          (二)理解有余數除法的含義


        1.在動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時會出現有剩余的情況。


      (1)課件出示7個草莓圖:把下面這些草莓每2個擺一盤,擺一擺。


      (2)學生利用學具操作。


      (3)交流發(fā)現的問題:剩下一個草莓。


      2.在交流中確定表示平均分時有剩余的方法。


      (1)學生用算式表示剛才擺的過程,教師巡視。


      (2)教師板書規(guī)范寫法:7÷2=3(盤)……1(個)。


      (3)交流算式表示的意思,7、3、2、1各表示什么?明確“1”是剩下的草莓數,我們把它叫做余數。


        3.歸納總結,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比較兩次分草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設計意圖: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經驗,通過擺學具的直觀方式讓學生在與表內除法的對比中,理解余數及有余數除法的含義,給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構建知識的空間。】


        4、完成教材第60頁“做一做”第1題。


       ?。?)學生讀題,根據題意獨立完成。


      (2)教師引導學生交流:第1小題算式中每個數分別在圖中表示哪個部分?分別表示什么意思?


      【設計意圖:借助練習,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余數及有余數除法的含義,并學會確定商與余數的名數?!?/span>


      (三)觀察比較,發(fā)現關系


      1.師:看今天老師還帶來了什么?(小棒)


       2.用4根小棒擺一擺,能擺出幾個正方形?


       3、(學生不難得出,4根小棒能擺出1個正方形。)接著提問:你能列出除法算式嗎?


      3.用5根、6根、7根、8根、9根、10根、11根、12根小棒擺出獨立的正方形,看看能擺出幾個,還剩多少根?


       4.根據擺出的小棒圖,列出除法算式。


      5、學生匯報。


      4根——4÷4=1(個)                  5根——5÷4=1(個)……1(根)


      6根——6÷4=1(個)……2(根)       7根——7÷4=1(個)……3(根)


      8根——8÷4=2(個)                  9根——9÷4=2(個)……1(根)


      10根——10÷4=2(個)……2(根)   11根——11÷4=2(個)……3(根)


      12根——12÷4=3(個)


        6、觀察對比,發(fā)現余數與除數的關系


      A:觀察算式中的余數和除數,你們發(fā)現了什么?


      B:余數可能是4、5、6……嗎?為什么?


      C:余數和誰有關系?是怎樣的關系?


      D:教師小結并板書:余數<除數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分組、合作分別擺出了5——12根小棒能擺出幾個正方形,并且列出算式來。然后讓學生觀察余數和除數之間的關系,因為都是擺出正方形,所以除數都是4,學生通過比較自然得出余數都應該比除數小。利用小組分工合作的形式,既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又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span>


      (四)練習鞏固


      1.出示教材第61頁“做一做”。


      2.學生讀題,教師引導理解:用小棒擺一個五邊形需要5根小棒,如果有剩余,可能是幾根?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深化理解“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以學生自主練習為主,讓學生在獨立思考、合作交流中鞏固對有余數除法的含義及余數與除數的關系的理解?!?/span>


        五、課堂總結,明確目標


        (一)本節(jié)課中,你有什么收獲?


      (二)在計算有余數的除法時應注意些什么?


       


       


      教學反思


      數學就是生活,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來學習數學。本課教學是基于學生已有的表內除法的基礎之上,通過分草莓的操作活動,使學生經歷把物品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現象,抽象為有余數的除法的過程,理解有余數除法的含義。先用6個小圓片,每2個分一份,剛好分完。接著再用7個小圓片分一分,剩下不夠分一份的個數就是余數。


      然后再借助用小棒擺正方形的操作,使學生鞏固有余數除法的含義,理解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在這里,從實物到算式的教學過程就是從具體到半具體,從半抽象再到抽象的過程,是穿行于實物與算式的形式化過渡.學生通過體驗數學化過程,不僅加深了對“有余數除法”的理解,而且很快就找到了“余數比除數小”的規(guī)律。這種建立在理解基礎上的對話,其意義是深而遠的。


      在教學過程中我打破了以往教學的程式化框架,讓學生經歷從實物操作——表象操作——符號操作的教學過程中尋找規(guī)律.


      在教學中我也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沒能根據學生對用乘法口訣找一個數里最多有幾個幾不熟悉的這一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方案,導致學生試商困難.